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和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实施了耐盐碱水稻高产项目,通过选用耐盐碱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用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土壤调理剂、采用壮秧和科学栽培技术,实现了在土壤PH值为8.8—9.6、盐度含量在5‰—6‰条件下的高产。
2020年9月27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江西农科院、武汉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等单位的9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在种植基地随机抽取3块1亩左右的稻田进行测产,实现稻谷平均亩产533.95公斤。
我校孙全德教授全程参加了专家实收测产。
袁隆平院士通过5G视频连线的方式见证了在内蒙古科右中旗的盐碱地水稻测产过程,并宣布测产结果,祝贺兴安盟耐盐碱水稻取得丰收。他说:”今天测产结果超过530公斤,我很高兴!兴安盟地处北纬46度,在这里取得成功,将为黑龙江、吉林、新疆等省区的耐盐碱水稻种植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我认为,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前景很美好!”
据了解,袁隆平院士在2020年初正式启动“袁梦计划”,提出在全国持续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增产300亿斤以上粮食,多养活2亿人口。这一技术既可改良盐碱地和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又可为沙漠地区的贫困人口解决口粮问题,并实现种植户收入翻番。